DB5304∕T 081-2024 玉溪市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规程(玉溪市)
ID: |
DD1C313EF5324794B7D33BAC46E7C20A |
文件大小(MB): |
0.2 |
页数: |
5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ICSICS,65.020.0 65.020.0 1,CCS CCS CCS,B 10 .5304,玉溪市地方标准,DB 5304/T 081—2024,玉溪市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规程,2024 - 07 - 28发布,2024 - 09 - 27实施,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5304/T 081—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玉溪市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玉溪市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祥宏、李贵勇、王田珍、杜晨晴、张钟、夏琼梅、秦婧、杨从党、吴志刚、袁平荣、赵凡、柏廷钰、龙瑞平、方晓东、朱海平、矣洋洋、邓安凤、李松强、杨久、罗斌、单丹丹、赵白英、李富乾,DB 5304/T 081—2024,1,玉溪市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田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养分高效品种选用、秸秆还田、带肥移栽、增加移栽密度、有机肥和缓释肥配施、配套技术等要求和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玉溪市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化肥减量增效,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50 稻谷,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GB/T 23348 缓释肥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525 有机肥料,NY/T 2156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化肥减量增效,以当地水稻测土配方化肥推荐施用量为基础,选用养分高效利用品种、秸秆还田、带肥移栽、增加移栽密度、有机肥和缓释肥配施、配套技术等研究,集成稻田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减少化学氮肥(N)、磷肥(P2O5)和钾肥(K2O)提供的养分总量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8%以上,增产5%以上,4 养分高效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国家或云南省审定的适宜于本区域种植的低氮高效利用的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350、GB 4404.1规定要求,籼稻区(海拔1600 m以下稻田),推荐选用养分高效利用的水稻品种:泰优390、宜香优2115、内5优1973、晶两优534等,粳稻区(海拔1600 m 以上稻田),推荐选用养分高效利用的水稻品种:玉粳24号、玉粳25号、玉粳17号、云粳37号、云粳50号等,5 秸秆还田,DB 5304/T 081—2024,2,前作收获时,留茬高度 5 cm~10 cm,秸秆切碎长度≤10cm,均匀抛撒于田间。前作收获后1 d~2 d,把秸秆腐熟剂和尿素拌匀后,均匀撒施到田间,促进秸秆快速腐熟。秸秆腐熟剂应符合GB 20287规定,秸秆腐熟剂用量按产品使用说明推荐用量。每100 kg秸秆施用尿素1 kg~2 kg,6 带肥移栽,移栽前3 d,每平方米秧床施尿素3 g~5 g,秧苗带肥移栽。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7 增加移栽密度,在常规栽培密度基础上增加移栽密度20%~30%,增加密度后的株行距为:籼稻栽插行距30 cm,株距10 cm~12 cm,每667 m2栽插1.9万穴~2.2万穴,每穴2苗~3苗;粳稻栽插行距25 cm,株距8 cm~10 cm,每667 m2栽插2.7万穴~3.3万穴,每穴3苗~4苗,8 有机肥和缓释肥配施,施肥原则 8.1,根据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规律,结合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进行有机肥和缓释肥配合施用,确实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目标。有机肥作为基肥施用,缓释肥作为穗肥施用,肥料选择 8.2,施用商品有机肥、缓释肥。商品有机肥应符合NY/T 525的要求。缓释肥料产品技术指标符合 GB/T 23348 的要求,缓释肥(N:P2O5:K2O=26:5:8),总施肥量 8.3,在籼稻区,施用商品有机肥100 kg/667m2~200 kg/667m2,缓释肥10 kg/667m2~20 kg/667m2。在粳稻区,施用商品有机肥200 kg/667m2~300 kg/667m2,缓释肥20 kg/667m2~30 kg/667m2,基肥 8.4,水稻移栽前将有机肥均匀撒于土表后翻耕,使肥料与耕层土壤混匀,分蘖肥 8.5,不施任何肥料,促花肥 8.6,水稻幼穗分化初期(倒4叶期)施用缓释肥,先控水晒田,后施缓释肥,最后再灌水,a) 当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计穗数(籼稻16万/667m2,粳稻20万/667m2),倒4叶抽出时顶4叶叶色和顶3叶叶色相等,籼稻促花期施用缓释肥10 kg/667m2,粳稻促花期施用缓释肥20 kg/667m2;,b) 当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超过预计穗数(籼稻16万/667m2,粳稻20万/667m2),倒4叶抽出时顶4叶叶色浓于顶3叶叶色,不施缓释肥;,c) 当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少于预计穗数(籼稻16万/667m2,粳稻20万/667m2),倒4叶抽出时顶4叶叶色淡于顶3叶,籼稻促花期施用缓释肥20 kg/667m2,粳稻促花期施用缓释肥30 kg/667m2,DB 5304/T 081—2024,3,9 配套技术,稻田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